
纸张在孩子们手中经浸泡、搅拌、塑形,化作滋养生命的“再生沃土”。孩子们将奇亚籽细心嵌入纸浆土壤,一粒粒微小的生命在载体中蛰伏待发。“这个‘地球’会发芽!”孩子们抚摸着亲手创造的生态微景观,在纸浆重塑与种子萌发的双重奇迹中,深刻理解了资源循环与生命延续的共生关系。

当古老的文字遇见灵巧的双手,文化传承焕发出全新活力。志愿者们引导孩子们以彩色粘土为“墨”,通过揉捏、塑形、拼合,将抽象的甲骨文字符转化为立体鲜活的陶泥作品。指尖流转间,“日”、“月”、“山”、“川”等字符从龟甲兽骨跃然而出,三千年前的文明密码在童趣创作中变得可触可感。

当一颗颗承载着希望的种子在再生土壤中静待萌发,当一个个鲜活的甲骨文字在童趣中焕发新生,“深耕乡野,呵护春苗”实践团正悄然将文化传承的根脉,深深植入新一代的心田,静待未来枝繁叶茂。